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江蘇南京與江共生、擁江發展,是全省唯一一座跨江布局的城市。近年來,南京著力推進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,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。保護母親河,南京理念更深、行動更實,譜寫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,描繪著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。
一江兩岸展綠卷
長江江寧段是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的“第一站”。在江寧濱江公園,極目遠眺,江水滔滔、碧波蕩漾,長江岸線綠植舒展、樹木蔥蘢,梅花、桃花競相爭艷,一片生機盎然。順流而過,雨花臺區的長江下游“三大名磯”之一的三山磯,如今已是集植物觀賞、生態科普、步道游覽等于一體的生態公園。沿江而行,在建鄴區的濱江風光帶,楊柳依依,風景怡人,外可望江、內可觀島。在沿江棲霞段幕燕濱江風光帶,山上綠意蔥蘢,山下一片花海。沿江浦口段曾經的“十里造船帶”如今已是處處綠地、繽紛花海。
很難想象,這里都曾是“濱江不見江,近水不親水”的臟亂差集中區域,也曾遍布著各種能耗大、污染大的企業,碼頭林立、船廠扎堆,機器轟鳴、污染嚴重、生態失衡。而今,一個個濱江生態公園“串珠成鏈”,鑲嵌在長江岸線上!暗儭痹醋阅暇┳o清水綠岸所下的“真功夫”“硬功夫”。
近年來,南京充分挖掘造林潛力,科學開展綠化造林,重點推進長江沿線縣域造林,對沿路、沿水、丘陵崗地綠化進行查缺補漏,做到見縫插綠、見墻添綠和宜林則林、宜草則草、應栽盡栽。2018年以來,南京完成成片造林8.5萬畝;2019—2020年全市沿江1公里范圍內完成造林近1萬畝;長江防護林總面積達10萬畝,長江岸線綠化貫通率超過85%。
生態屏障底子更厚,綠色廊道底色更濃。對市民來說,轉角遇到綠,移步異景已成常態。
濕地萬頃繪丹青
面向長江,鳥語花香。在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,秋冬季節格外熱鬧,花臉鴨、白琵鷺等冬候鳥來到這里,悠然過寒冬。
過去的新濟洲,是南京江寧區的一個村莊,村民們在大汛時常受洪水侵擾。2000年11月,這里啟動生態修復工程。經過濕地生態修復、功能再造、生物多樣性保護,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由2016年的39.98%上升到69.91%,維管束植物由354種增加到555種,鳥類由103種增加到215種,另有34種魚類、37種兩棲爬行類和19種哺乳動物。
“萬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養以成!辈恢辉谛聺薰珗@,在六合龍袍長江省級濕地公園,每年也會迎來一批批遠方而來的“客人”,有東方白鸛、黑臉琵鷺、白頭鶴,甚至還有被譽為“鳥中大熊貓”的震旦鴉雀。在三橋濕地、魚嘴濕地、綠水灣濕地公園等地,也隨處可見草葉青青、候鳥棲息、鷗鳥翔集的風景。
2021年1月1日起,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“十年禁漁”,南京還同時實行退漁還濕、動植物棲息地修復、江灘濕地植被恢復等措施。目前,全市累計修復各類濕地2萬多畝,自然濕地保護面積達3.26萬公頃,建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9個。
一片片濕地,潤澤萬物。天也越來越藍,水亦越來越清。曾經的生態痛點,如今正成為生態亮點。
江豚嬉躍擁清歡
在市中心看江豚,是種什么樣的體驗?南京市民最有發言權。近年來,在南京鼓樓濱江沿線、三橋大勝關等江面,“微笑天使”長江江豚時常露面!敖喟蒿L”、與落日同框、與群鳥同框、與輪渡同游,江豚嬉躍的各種場景常!鞍云痢蹦暇┦忻竦呐笥讶虻巧蠠崴。長江江豚已然成了南京的“生態名片”。
長江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鯨豚類動物、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也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。2014年9月,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設立,據最新科考結果顯示,保護區內江豚數量已由先前的50多頭增加至62頭。
保護江豚,就是保護長江生態。在南京雨花濱江岸線,江豚廣場里不僅有蔥郁的植被樹木、大型長江江豚群雕像,還有濱江長江江豚觀景平臺、科普教育基地等。南京還創新科普宣傳形式,深度挖掘江豚保護文化,出版了“長江江豚保護與研究”系列叢書,打造了全國首個江豚書屋,開通了“江豚郵局”。
近年來,南京不斷完善江豚保護區工作體制機制,出臺多個文件建立江豚保護長效協調機制,形成共抓長江江豚保護、統籌跨江發展與長江生態保護的合力;加大棲息地保護力度,通過“人工巡查+專業無人機巡航”常態化開展保護區全域巡護巡航;在國內首創并應用長江江豚“水上-水下-岸線” 立體監測體系;建立首個長江干流江豚原地應急救護體系;開展規劃修編和勘界立標工作,加強科研調查監測等。
岸線整治、濕地修復、十年禁漁、退捕上岸、協同立法……助推長江大保護,守護母親河,南京一直在行動。